昨日柳家的弟子休息,今日却都在前院读书。隐约有听到门口的动静,纷纷向外张望。柳祖父心头有些担忧,正想着要不要出去瞧瞧,就看到孙女儿缓步路过,顿时放下心来,敲了敲桌子道:“认真些。”
前面是一个时辰歇一刻钟,柳家人会往前院送茶水,以前柳飞瑶也没少往前去,今日也一样,柳母烧好了水,照往常一般吩咐:“飞瑶,送水去。”
楚云梨这一天什么都没干,闻言拎起茶壶就走。值得一提的是,前院中家境稍微好点的弟子会有家人送饭过来,她刚转过廊下,就看到了一个妙龄女子此刻拎着食盒。不过,这姑娘的哥哥往常都是跟着柳佳一起吃的,可没有送饭的习惯。
算起来这也不是用膳的时辰,应该是下堂课后才吃饭。那姑娘明显已经看到了她,顿时欢喜不已:“飞瑶,你回来了?”
楚云梨颔首。
来人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她的冷淡,笑吟吟靠近了些,左右瞧了瞧,压低声音问:“我听说你去了大阳寺祈福,如何?”她用手肘柺了一下楚云梨,神秘兮兮问:“你有没有顺路去陈家?听说离得很近,这么好的机会,你肯定会去,话说,他们家待你如何?”
“不如何。”楚云梨随口道:“一进门就让做事,还想把我的镯子骗走给他们家的长辈。”
来人愕然:“不会吧?”
这姑娘和柳家颇有渊源,细究起来,得从柳祖父年轻时说起。
柳祖父读书时,家中已经败落,他祖父当年是考中过秀才,但到他父亲那里,读书不成,整日跟着一些混子在街上混日子。因此,柳祖父那时候读书是过了很长一段的苦日子的。那时候他认识了一位姓杨的同窗,两人一见如故,学识也差不多,经常一起结伴读书赶考。久而久之,感情越来越深。后来各自娶妻生子,就在又一次去府城赶考时,杨秀才在路上突然恶疾,病重不治,都没来得及见家人最后一面。
因为天气炎热,遗体不能放,柳祖父为了将他的遗体送回,甚至没去赶考。杨家母子对他自然是感激不尽,孤儿寡母的日子不好过,柳祖父看在曾经的情分上,对母子几人格外上心,后来他放弃了府试,专心教导弟子时,还收了杨秀才的儿子做弟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