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于,孔子也没有给出确切的解释。
而且面对不同的人提问何为仁,他回答也是不同的。
比如,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的回答是: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
等到颜渊问仁。
孔子的回答就是:克己复礼为仁。
大家都知道,孔子针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回答,是因材施教的结果。
可也造成了一个问题,论语对‘仁’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的解释。
后来孟子把仁具象化,解释为‘仁爱’,要求君主爱百姓。
但学界却都知道,孟子的仁爱,只是孔子‘仁’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那么孔子的‘仁’到底是什么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