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年,还银子的日期到了,可是总督乙拒绝归还,因为这三十万两银子不是自己借的,而是前任总督甲借的,冤有头、债有主,谁借的银子谁来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没办法,商人们只好找到已经退休的总督甲,要求归还三十万两银子,不要利息都行。
总督甲说了,之前是替公家借的银子,公家借来公家还,与私人没有任何关系,再说了,我个人很穷的,要银子一两都没有,要老命有倒是一条,你们看着办吧!
就这样,总督甲、总督乙互相推诿,谁也不肯还银子。
又过了几年,总督乙也卸任了,又换上了总督丙、总督丁……人换的越多,这笔账就越糊涂,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样的事情,已经连续出过好几次了,秦商们被坑的极惨,大量的银子打了水漂,因此再不肯借银子给官府了。
最近几天闲聊之时,杨鹤得知秦锋认识三大秦商之一的薛家,还救过薛家父女的性命,于是想让他利用一下私人关系,从秦商们手中把银子借出来,好用来救济饥民,推行自己的招抚政策。
“卑职敢问一声,大人这次准备借多少银子?”
“三十万两……不,二十万两就可以了,老夫可以签下契约,等到民乱平定之后,一定会归还这笔银子,如果总督府不还的话,就由老夫个人来还,老夫如果不在人世了,杨家的子子孙孙也会还这笔账的,直到还完为止!”
说话间,杨鹤提起笔来,真的写了一份还债契约,一份坑害子孙后代的契约。
杨家是书香门第,读书的本事不错,赚钱的本事就不行了,生活上不算太富裕,三十万两银子,如果不出意外,怕是要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才能还的清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