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现在就是将后世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工具引入这个时代,看看是不是能将扬州府学打造为大清教育界的一面红旗,给他这个监生教授增加一笔亮眼的政绩。
校长大人的吩咐马学正自是不敢怠慢,一一记下回头找人落实,尽可能满足校长大人的要求。
“府试结束名次出炉后,借读一事就要提上府学日程,这件事你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这关系到本府举业能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也关系我们这些学官的前程...”
赵安一边负手走出教室,一边就借读工作的具体细节做微调。
马学正请示是否对外招聘一批老师,因为借读生多了,府学的老师就忙不过来了。
赵安微微点头:“要聘的,不过要聘就聘最好的,你们安排人去苏州、松江等地遍访名师,当地给他们多少月例我扬州府学出双倍。”
去江南聘名师,工资还要给双倍?
马学正愣在那里,这样一来开支不就又大了么。
“舍不得孩子...咱们做学官的不能光顾府里开支,顾着自家小算盘,眼光要长远,要站在学子角度考虑,要以全面提高本府教化水平为目标...”
赵安的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一点——想办好教育就别怕花钱。
“名师多了学子成绩自然就会提高,等本府的秀才、举人名额超出它江南,它江南的学子也可以到我们扬州借读嘛。”
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