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妙在回应许成军论文焦点,问题直击时代困境,自带批判锋芒。
1979年的文学界刚从“工具论”中解脱,亟需重建“文学本体论”,而朱东润的提问本质是在说:“理论不能悬空,必须能解释创作;创作不能无根,必须能呼应传统。
这位今年83岁的老人真的有通透之心和时代视野。
同时,这一问也直接能问出许成军的底来。
你是不是自己写的,我还听不出来?
二是妙在考校的许成军的是“视野”而非“知识”,暗藏期许。
期在哪里?
又许在哪里?
许成军也看出朱老的良苦用心,思考半分钟,也就朗声答道:
“朱教授,学生斗胆以为,这‘通’不是抱守古人的字句,而是接住古典文论里‘为文立心’的根本。刘勰说‘文以载道’,这‘道’从来不是死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