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章 冷枪冷炮阶段 (2 / 4)

作者:深仨品 最后更新:2025/8/14 20:15:49
        就在这时,孙团长带着一个满身硝烟味的年轻军官闯了进来,带进一股刺骨的寒风和战场特有的硫磺味。

        "陈总工,这是前线神枪手连的赵连长,他有重要情况汇报!"孙团长的声音沙哑得厉害,显然刚从炮火连天的前线回来。

        赵连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冻得发青的手指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五颗明显变形的子弹,弹头上还沾着暗红色的血迹。

        "这是零下25度时打的,"赵连长指着子弹底部的击发痕迹,"同样的瞄准点,弹着点能差出两米多。我们炊事班老班长说,可能是发射药受温度影响..."

        陈樾拿起子弹对着灯光仔细端详,又对照着前线的射击记录表,突然猛地一拍桌子:"我明白了!低温影响发射药燃烧速度,导致初速不稳定!这不是枪的问题,是弹药的问题!"

        接下来的半个月,兵工厂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陈樾亲自带队改良,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最终定型的红星3型狙击枪主要改进包括:

        1.采用新型镍铬钼合金复进簧,经测试在零下40度仍能保持弹性系数

        2.瞄准镜增加氮气密封系统和微型电热防雾装置,由特制锂电池供电

        3.枪托改用新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彻底解决低温开裂问题

        4.配套研发的低温专用弹药采用新型缓燃发射药,装药工艺精确到毫克

        11月5日凌晨,第一批30把红星3型顶着暴风雪紧急送往前线。与此同时,107火箭炮也完成了冬季适应性改装——增加了低温点火装置,改进了折叠尾翼的设计,还在发射架上加装了简易保温层。

        前线的反馈来得比预期还要快。11月8日清晨,王铁柱用红星3型在零下28度的严寒中,创造了1200米的超远距离狙杀记录!战报里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敌军一个观察员正在用望远镜侦察,子弹精准地从望远镜目镜射入,将整个颅骨后部掀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