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筹备战例中心
就这样,一个个鲜活的战例被还原出来。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催人泪下,但都真实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八月份,工作组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顾问"——二十多名刚从朝鲜回国的军事观察员。他们带来了最新的外军战例资料。
"看看人家毛熊是怎么写的。"王震山翻着一本厚厚的俄文资料,虽然看不懂文字,但里面的图表和照片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陈樾立即组织翻译小组,连夜赶译这些资料。他发现毛熊的战例分析特别注重数据统计,这一点很值得借鉴。
"从明天开始,每个战例都要增加数据附表。"陈樾在全体会议上宣布,"包括弹药消耗量、伤亡比例、装备损坏率...越详细越好。"
这项工作让军官们叫苦不迭。很多数据早已无从查证,只能靠回忆估算。
"老子打仗的时候哪顾得上数打了几发子弹?"一个炮兵出身的团长抱怨道。
"所以才更要现在记下来啊!"陈樾耐心解释,"以后的新兵就不用靠猜了。"
渐渐地,一种奇特的氛围在"槐花"工作组弥漫开来。这些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军官们,现在像小学生一样认真钻研每一个细节,有时为了一个数字争论得面红耳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