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作的深入,战例中心开始产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产品"。比如《志愿军单兵装备使用报告》、《寒区作战后勤保障手册》等实用指南,很快就在部队推广开来。
"陈工,你看这个!"一天,年轻的文员小周兴奋地跑进陈樾的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份刚油印出来的小册子,"咱们整理的《坑道战守则》已经发到边防部队去了!"
陈樾接过小册子,闻着新鲜的油墨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他想起那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如果当时就有这样的经验总结...
1956年底,当最后一批抗战战例整理完毕时,战例中心已经积累了超过五千份详实的战例报告,装满了三个大档案库。每份报告都有五份备份,分别存放在不同的保密地点。
在总结大会上,王震山将军动情地说:"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将是我军最宝贵的财富。它们会一代代传下去,让我们的战士少流血,让我们的胜利更有把握!"
台下掌声雷动。陈樾站在角落里,看着这些曾经持枪打仗、如今执笔记录的军人们,突然明白了这项工作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在保存历史,更是在塑造未来。
会后,总部特批了一批纪念章,上面刻着"战例整理"四个字。当王震山亲自为陈樾佩戴上这枚特殊的纪念章时,老将军低声说:"小子,干得不错。这些资料,够咱们用一百年的。"
陈樾摸了摸胸前的纪念章,轻声回答:"希望以后的战士,永远用不上这些经验。"
窗外,1957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落下,覆盖了整个军营。而在温暖的档案库里,那些凝聚着血与火的战例报告,正静静地等待着需要它们的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a2sa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