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么高的价格?"
"价格可以谈,"陈樾分析道,"重要的是建立这条渠道。今天五十万吨,明天就可能是一百万吨..."
经过一周的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苏联通过香港的一家英国公司中转,向中国出售三百万吨粮食,价格是市场价的1.5倍,分期付款。
"这是我们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了。"签完字,陈樾累得直接瘫坐在椅子上。
五月的北京,柳絮纷飞。陈樾站在火车站台上,望着刚刚到港的第一列苏联粮车。车厢上还贴着"加拿大优质小麦"的标签,明显是转口贸易。
"真讽刺,"小张撇撇嘴,"明明是从苏联运来的,非要假装是加拿大货。"
陈樾笑了笑:"大家心照不宣罢了。"他爬上粮车,抓了一把麦粒在手里搓了搓,"质量不错,没掺假。"
就在这时,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跑来:"陈工,急电!"
电报是从上海发来的,说鹰酱领事馆正在调查这批"枫叶国小麦"的真实来源,可能要施压英国公司中断交易。
"果然来了..."陈樾把电报揉成一团,"通知各地粮库,加快卸货速度,能抢多少是多少。"
接下来的日子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批粮食到港,都要与鹰酱人的围堵斗智斗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