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协议达成:夏国用5万台缝纫机、3万辆自行车和1万块手表换取这批大米。更妙的是,纳拉扬还答应帮忙联系泰国和缅甸的粮商。
"林先生,"签完字,纳拉扬神秘地压低声音,"鹰酱国人对我们的交易很不满...但谁在乎呢?生意就是生意!"
9月初,国际粮食市场出现了戏剧性变化。看到同行们纷纷与夏国做生意,鹰酱国粮商坐不住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里,交易员们疯狂喊价,小麦价格一天之内暴跌15%。
"该死的!"威尔逊在办公室里摔了杯子,"那群印度人把市场搞乱了!"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拿起电话:"给我接夏国粮油公司的林先生..."
到9月中旬,鹰酱国对华粮食出口限制名存实亡。各大粮商争先恐后地与夏国签约,生怕错过这波行情。为了争取更多订单,他们甚至主动提出更优惠的条件:延长付款期限、降低首付比例、接受更高比例的易货贸易...
10月的一天,林国栋正在审核一份来自澳大利亚的合同,秘书匆匆进来:"林总,非洲代表团到了!"
会议室里,几位穿着民族服装的非洲官员正在好奇地摆弄一台电风扇。
"林先生,"领头的塞内加尔贸易部长开门见山,"我们有一批花生和棉花,想换些工业品。"
林国栋眼前一亮:花生可是好东西,既能榨油又能当粮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