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樾不慌不忙地擦掉草图,重新画出一个简化的船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列舰,而是结合最新技术的''轻型战列舰''。排水量控制在3万吨左右,但火力要达到5万吨级的标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颤巍巍地站起来:"年轻人,你知道造一艘战列舰需要多少技术储备吗?从船体钢材到动力系统,从火控雷达到主炮制造..."
"我知道。"陈樾点点头,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摞图纸,"这是我在鹰酱...呃,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一些资料。"
图纸在会议桌上铺开,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那是完整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结构图,每一处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我的天..."老专家戴上老花镜,手指颤抖地抚过图纸,"这...这太珍贵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四九城西郊的一栋小楼成了不夜城。陈樾和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专家日夜不停地工作,将科技系统中的海军技术与现实条件相结合,设计属于中国自己的战列舰。
"主炮口径不能太大,406毫米我们暂时造不了..."
"可以用三联装380毫米炮,这个技术咱们能攻克。"
"动力系统怎么办?蒸汽轮机我们没经验啊。"
"可以先从毛熊引进几台,边仿制边改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