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北京西郊的一个秘密试验场戒备森严。陈樾亲自检查着"翼龙2"的每一个部件,确保万无一失。九点整,毛熊代表团的车队准时抵达。
"今天将展示三个科目,"陈樾向观摩的专家们介绍,"首先是5吨标准载荷起飞与巡航,然后是精准空投,最后是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返航。"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翼龙2"平稳升空,很快变成了蓝天中的一个小黑点。毛熊专家们纷纷举起望远镜,有人还架起了专业测距仪。
"飞行高度1500米,速度220公里每小时。"陈樾的助手报告着数据。
当无人机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机动后,伊万诺夫教授忍不住赞叹:"太不可思议了!它的转弯半径比我们的产品小30%!"
最精彩的环节是精准空投。只见无人机在预定空域打开舱门,将一个标靶准确地投放在半径不足5米的靶心位置。观礼台上爆发出一阵掌声。
"这精度足够用于军事打击了。"一位毛熊军官小声对同伴说。
演示结束后,毛熊专家们立刻围住了降落的无人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仔细检查着每一个部件。有人拍照,有人素描,还有人取出小本子疯狂记录。陈樾站在一旁,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场技术展示已经成功了。
十月底,毛熊代表团转赴大连。站在巨大的龙门吊下,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也不禁发出阵阵惊叹。
"看这个桁架结构设计!"一位毛熊重型机械专家仰着头,脖子都快折断了,"比我们的方案节省了15%的钢材,但承重能力反而更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