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基本同意军方的作战方案。"他声音有些发涩,但很快变得坚定,"但建议增加一个关键步骤——先在西里古里走廊部署部队。"
"西里古里?"一位参谋皱眉,"那不是东巴巴羊旁边的狭窄地带吗?距离主战场几百公里呢。"
陈樾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他的手指沿着那条细如鸡脖子的地带划过:"这里是连接白象东北部和本土的唯一陆路通道,最窄处只有21公里。"他转身面对众人,"如果我们在这里驻军,开战后迅速切断它,白象东北部的军队就会成为瓮中之鳖。"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老将军眼睛一亮,但外交部的王司长立刻反对:"这等于开辟第二战场,冲突规模会失控!"
"恰恰相反。"陈樾的声音沉稳下来,"这是控制规模的最佳方式。白象政府比我们更清楚西里古里的战略价值,一旦这里受到威胁,他们很快就会寻求和谈。"
总参谋长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有道理...继续说。"
陈樾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还有两点建议。第一,不能追求速战速决,要给白象足够的时间感受疼痛;第二..."他停顿了一下,"必须趁这次机会,彻底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不能留下领土争议。"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一位戴眼镜的外交官猛地站起来:"这太激进了!会引发国际社会..."
"恰恰是现在不做,以后更麻烦!"陈樾提高音量,这是他第一次在高层会议上如此强硬,"克什米尔问题拖得越久,对巴巴羊越不利,对我们西部边境的稳定也越不利!"
争论持续到深夜。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会议室里的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陈樾的太阳穴突突直跳,科技系统不断在脑海中闪现各种历史数据和军事分析,支撑着他的论点。
凌晨两点,总参谋长终于拍板:"综合各方意见,形成如下方案:一、继续外交努力;二、立即向西里古里方向秘密调动两个师;三、作战准备按原计划进行;四、关于克什米尔问题,另设专题研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