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暖气开得很足,长条形的红木谈判桌上已经摆好了茶水。陈樾作为技术顾问坐在后排,面前摊开一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他注意到桌上摆放的茶杯很有讲究——兔子这边的茶杯是景德镇特供的青花瓷,釉色温润,杯底印着"中南海专用"的款识;而给白象代表准备的则是普通的白瓷杯,虽然质地也不错,但明显差了一个档次。
辛格带着代表团入座时,目光在茶杯上停留了好几秒。他抬头看向对面的兔子代表——外交部长陈毅正慢条斯理地用杯盖拨弄着茶叶,青花瓷杯在他手中显得格外精致。
"欢迎来到四九城,"陈毅开口道,声音洪亮有力,"这几天下雪,路上不好走吧?"
辛格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感谢关心。不过我想我们还是尽快进入正题比较好。"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白象口音,说话时右手食指不停地敲击桌面,发出轻微的哒哒声。
陈毅不紧不慢地抿了口茶:"急什么?谈判就像泡茶,水温太急反而会破坏茶香。"他示意工作人员给客人添茶,"这是我们杭州的特级龙井,用的是清明前的头茬嫩芽,一年也就产那么几十斤。"
陈樾在后排悄悄观察着双方的表情变化。白象代表们明显不适应这种慢节奏的开场,有几个人已经开始频繁看表。而兔子这边的人员则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仿佛真的只是一场普通的茶叙。
"关于边界问题,"辛格终于忍不住直奔主题,"我们认为应该恢复到战前控制线。麦克马洪线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合法边界,这一点毋庸置疑。"他说着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沓文件,纸张哗啦作响。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陈毅放下茶杯,瓷器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麦克马洪线?"他笑了笑,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泛黄的文件,"需要我念一念1935年约翰牛国白象事务大臣的备忘录吗?里面清清楚楚写着那条线是怎么''画''出来的。"
辛格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是对白象的污蔑!我们有完整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陈毅打断他,又从文件夹里取出一张老照片,"这是1914年西姆拉会议的合影,照片背面的记录显示,当时的西藏代表根本没有在正式文本上签字。"
陈樾看到鹰酱的观察员悄悄往辛格那边推了张纸条。白象代表团的顾问们立即凑到一起低声讨论起来,有人不停地用手帕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纸张翻动声。
谈判就这样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开始了。第一天没有达成任何共识,但陈樾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每当白象代表态度强硬时,他们的目光总会有意无意地瞟向墙上的挂钟,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