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种业力产生有五个条件:就是事、意乐、烦恼、加行、究竟。当然这个地方偏重在罪业这一块。这五种具足,这个业的结构就成立了。这五种有一个不具足,或者两个不具足,或者是多个不具足,只要一个以上不具足,这个业的结构就不能成立。
哪五个呢?
我们先看第一个,事。业的成立必须有所缘境,就是你杀生必须有一个对象。比方说你坐在那个地方打妄想,你很想去布施,你很想参加法会,结果你没有去,这个业不成立;你很想去骂一个人,结果你也没有去做,也不能成立。因为你没有所缘境,所以业力的成就,不管善业恶善,它必须要有一个对象,一个人、事、地、物等对象,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意乐。你必须要有一种想法,也就是要有一个造罪的动机。就是说,你是一个主动性地希望去做,而不是被强迫的或者无意间造作的,它必须有一种主动的思想出来,这第二个。
第三个,从罪业的角度,它必须有贪瞋痴烦恼的活动,或者是三个一起活动,或者是个别的,一个两个单独地活动,总之它必须有烦恼的活动。
第四个,它必须有身口的行为——加行。或者你自己做,或者你教别人去做,有各式各样的方便,就是有一些实际的行动。
第五个,你必须把它做圆满,或者是过一段时间圆满。比方说杀人命断,乃至于布施,对方要接受,这才算。
所以一个业的成就,在唯识学提出了五个条件。但是我们要抓住主题,最重要的一个,“意乐”这个最关键了。意乐它决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这个业造得是不是很强烈;第二个,这个业它是不是会产生相续的力量,这个最可怕!它是不是会不断地增长广大。
佛陀曾经把这个意乐在造业的过程当中,佛陀讲一个譬喻,用马车做譬喻。他说造业当然有一些思想跟行为,你的思想,你是怎么想?就是你做这件事情,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是那一匹马。你布施是怎么想的?你是可怜他去布施,或者你只是炫耀自己的了不起去布施,这又是一个业。所以这个就决定了你这个业的强弱,这第一个。
第二个,业的方向。你其他的行为,就是那辆车子。所以决定这辆马车方向还有速度的,当然是那一匹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