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6 / 13)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8/15 10:07:50
        弥陀的本愿,在因地叫作愿力,因为因地就要发愿。但是他经过长时间的积功累德,成佛以后,这个就不是愿力了,这叫作功德庄严,这是真实的功德力。你这个愿已经满了,已经有资粮力把它满愿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已经圆满的愿力,就是真的有加持力的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这个“他方国土”当然不是指西方净土,就是他不是在西方净土。发了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这个菩萨众,“闻我名字”。这个“闻我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古德解释说,这个地方有闻跟持:听闻名号,心生欢喜;念念相续,受持不失。它有听闻欢喜、受持不失这两种概念。也就是说,他念这个佛号,他都有一种皈依欢喜的心,而且佛号在他的心中也不是点状,他某种程度对佛号的操作,能够“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

        那么,这个人经过这个佛号的身口意的熏习,有什么好处呢?“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个尊贵家有三种解释:第一个,有权力;第二个,有学问;第三个,有财富。也就是说,这个就是一种人天的资粮,他受到一种广大的资粮力,受到人天的恭敬尊重。

        这个尊贵家,行菩萨道是很重要。佛陀本来就警告菩萨,你不能堕入卑贱的果报。所以你看佛陀,为什么六波罗蜜先修布施?佛陀说为什么先修布施呢?让你这个菩萨庄严,人家对你有恭敬心,你再弘扬佛法,人家容易生起信仰。

        从圣道门的角度,尊贵身叫作自力壮严。你必须透过布施成就福报,透过持戒成就尊贵,透过忍辱成就庄严。所以,按照圣道门的单向修学心地法门来说,这个尊贵身是三种法的结合,布施、持戒、忍辱三个法门的结合,然后,啪,出现了尊贵身。但是这个地方不是这个意思,他不是自力庄严,他叫他力庄严。这种尊贵身是透过一种对弥陀的忆念,去启动弥陀的这个愿力以后,佛陀对他的加持回馈。这个地方的尊贵身偏重在他力庄严。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的确是尊贵身。我们举个例子,比方说忏公师父。当然,每一个菩萨都有他不可思议的地方。菩提心、空正见,这个是无形的功德,但是从身相来看,忏公师父的确有不可思议的摄受力。

        举个例子,过去台北有几个做生意的,到莲因寺去参观。他们也没有学佛,他们只是来参观的。结果,突然间看到忏公师父从寮房走到大殿的时候,他们三个做生意的居士就情不自禁地,看到忏公师父就拜下去了,情不自禁地。尊贵!

        当然,当我们出现一个果报的时候,我们世间人就是傻傻地看果报。有智慧的人看到,欸,他到底是怎么修来的?我们重视他的因地。后来我发觉,忏公师父他老人家特别喜欢拜佛。他要去坐火车的时候,还有十分钟,欸,我再拜几拜!有时候一拜就把火车给耽误了。当然重点不是他拜几拜,表示他的心态,心心有这种忆佛的想法。你想想看,你还有十分钟你会去拜佛吗?你也不会去拜佛,对不对?所以他这个十分钟会去拜佛,表示他这种心态——闻我名字,听闻名号,受持。就是说,他把忆佛念佛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心中有佛。

        第3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心中有佛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呢?“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诸位!佛号进入你的心中,它不会空过,它会释放香气。就是说,没错,你的内心没有香气,但是你经常把佛放在心中,它就是不断地熏,最后你也有香气了。沾到什么香气呢?生尊贵身。所以你看喜欢拜佛、喜欢念佛的人,比那些不喜欢念佛、完全走自力的禅宗人……当然,内心的心地法门我们不予评论,因为这个无相的功德很难讲,但是从有相的因缘来说,忆佛念佛的人真的比较尊贵。不是他修来的,是弥陀本愿摄受。所以从这个愿可以看得出来,从现实生活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个愿的存在。当然,这个是人天福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