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4 / 10)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8/15 10:07:50
        那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作从心性出发来启动佛号。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这段开示,就能够略知一二了。我们来看这段开示。

        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夜所梦,无不趋归于一念之专注,而十界升沉从此出矣。惟其缘生无性,故炽然造集善恶之时,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然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无为深坑,不能证法界无障碍体,不能起法界无障碍用。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儻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在无生窠臼。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我们把蕅益大师这段的开示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首先我们看第一段,先看这个佛号的立足点。就是什么东西的立足点都很重要。因地发心,就是你这个佛号是从什么地方启动的。

        蕅益大师的思想是,启动佛号必须从现前一念心性。现前一念心性有什么特点呢?无性缘生,缘生无性。缘生无性是指它的空性的本体,它是离一切相的;无性缘生指它随缘所显现的作用,叫作即一切法。这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当然,这种心性是经过修证过的,经过修行过的。其实我们一般人没有经过正常的佛法的训练,我们不可能安住一念心性,正常人是安住在一念的颠倒妄想。就是说,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享受过去的回忆。你可能飘了一个妄想起来,这个妄想带有你过去的快乐的感受,有你过去的想象力,然后加上你现在的执着。你这个妄想像一个水泡,你受用过以后,没多久又飘来一个妄想,你又住在一个妄想。就像猴子一样,抓了一个妄想,丢掉前面的妄想。所以我们凡夫是随时在享受、自得其乐于心中的妄想。这样子,我们就失去了本来很多的功能,失去本来面目了。当然我们也愿意这样做。

        现在是时候该试着改变了!就是说,我们应该要从妄想回归到我们的一念心性。那怎么做呢?看第二段。第二段有空性跟缘起。

        我们先看第二小段,“惟其缘生无性”这一段,就是佛法一定先求放下,才有资格谈提起。我们看缘生无性,什么叫缘生无性?怎么样放下妄想呢?就是当我们“炽然”,就是这个妄想活动很炽烈的时候,这个妄想一方面造作,一方面又不断地累积善恶念头的时候,“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佛陀的大智慧,他的高明在哪里呢?他没有要你马上处理妄想。如果说佛陀要我们马上跟妄想挑战,那每一个人必败无疑,全部牺牲掉。佛陀高明,告诉我们,你先不要跟妄想挑战,你先把它放下。这是佛陀高明的地方,先放下它,再来处理它。因为你现在处理它,你没那个本事。我说过,它是你亲身经验,它会让你百感交集。

        我们一个人经不起感受刺激的。为什么亲人走了以后我们会悲伤?为什么陌生人走了以后我们没有悲伤?因为亲人跟我们有实际的接触,陌生人跟我们没有实际的互动。所以,我们人生的经验会给我们很强烈的感受,这是现实问题了。诸位!我告诉你,今天这个妄想敢在你的内心里面不断地活动,一定跟你有很深的因缘,它才会到现在还留在你的心中,所以,你处理它,变成不明智了,因为你没办法处理它。所以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你先放下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