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3 / 8)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8/15 10:07:50
        丙二、功德想分六:丁一、身心安乐;丁二、衣食自然;丁三、闻法欢喜;丁四、具足五通;丁五、寿命久远;丁六、普贤之德

        那么什么叫往生的念想呢?我们这个课程提出三个重点:第一个,庄严想。极乐世界的依报,大地庄严、宝树庄严、池水庄严,你必须有一些基本认识。第二个,当然就是正报的身心庄严,功德想。功德想我们提出有六段,来跟大家一起学习。这六段当中我们分成三个主题:一个是安乐的功德,一个是解脱的功德,一个是菩提的功德。第三个是成就想。

        丁一、身心安乐(乐如漏尽愿39)

        我们先看第一段。丁一,身心安乐。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想,当我们去忆念极乐世界的正报,就是说,未来我在极乐世界得一个果报体,这个果报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一个天。那么这个果报体,到底他的感受怎么样?这个感受很重要,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凡夫就是想离苦得乐。你看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的时候,他说:“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这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呢?你看佛陀没有讲很高的境界,“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陀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先用苦乐的感受来启发我们。到最后,《阿弥陀经》讲到快结束的时候,佛陀话锋一转,才讲到不退转的功德,讲到解脱跟菩提的功德。所以,对一个生死凡夫来说,当然我们最在乎的就是,我今天到极乐世界去,我这个果报体的身心世界的受用怎么样?

        我们来看看,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什么情况。他说,设我得佛,国中天,或者是人(因为凡圣同居土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人,要么天,它没有三恶道),你到这个地方得到一种身心世界的时候,你身心世界那个感受,那个地水火风,会释放一种绵延不断的快乐,这种快乐会超越漏尽比丘。“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诸位!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情况,我们一般做快乐的比较,很少用阿罗汉的快乐做比较。我们一般人说,喔,你这个快乐是欲界的快乐,这个是色界的快乐、无色界的快乐,我们一般都是在三界做比较。但是阿弥陀佛把阿罗汉的灭尽定这种寂灭乐用来做比较,这个地方就有消息了。

        首先我们要把快乐分成三个层次,只要你有生命现象,就有三种情况的快乐:一个叫五欲乐,来自于财色名食睡,这种五欲的快乐;第二个叫三昧乐;第三种叫涅槃乐。这三种快乐我们可以区分成两种:一个是杂染的,一种是清净的。

        什么是杂染的呢?五欲的快乐是杂染的。因为五欲的快乐它有问题,它必须由外境提供给你,透过六根的感受。这个六根是很粗重的东西,透过六根去感受快乐,有两种过失:第一个,躁动不安;第二个,引生过失。就是说,很奇怪,你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接受那个快乐,它就很自然会启动你的欲望,带动你的烦恼跟罪业。所以,你享受这个快乐,你未来要为这个快乐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就是有代价的快乐,就像你今天吃刀上蜂蜜,一定要被刀子割伤一样。所以你看佛陀并不怎么赞叹五欲的快乐。

        三昧乐跟涅槃乐相对清净,因为他的快乐不用考虑外境,而是由内而外,是从内心的禅定、内心的涅槃的功德,是从内心释放出来给我们色身受用。它没有经过六根,所以相对寂静,而且不会有过失。因为没有经过六根的受,它就不会刺激这个想蕴,它不会让你打妄想,所以这个第六意识是停止的状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