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你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拜一部《八十八佛》,你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拜,跟你增上意乐去拜会有不同的结果,不要忽略前面那匹马。当然《八十八佛》功德殊胜,那是一个很好的车子。但是瘦小的马拉一个大车也是有问题。
你研究唯识以后会得到一个答案:你要么不做,要么每一件事情就好好做。为什么?我真的很欣赏藏传佛教的传承,他每一件事情,先来一个道前基础,先修意乐,思惟善法的功德。我为什么拜《八十八佛》?如果没有拜八十八佛我就惨了。因为它怎么办呢?祖师建制《八十八佛》是我的良药,做良药想、如贫得宝想。你心理素质建设好了,先产生一种智慧的观照,然后发起广大的誓愿,你再去拜,那能一样吗?增上意乐。
这个道前基础,观照力、誓愿力是很重要。我觉得显教忽略了这种基础工作,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什么东西都有做,什么东西都没力量,当然现在改变都来的及。就是说该修什么法门你还修,但是要注意你的意乐。我们必须要以强过造恶的意乐来修善,强者先牵。
诸位现在想创造一个业力,不管是持戒的业、不管是念佛的业,你希望这个业力在今生死亡以后,来生就马上得果报。在你阿赖耶识里面,让它马上得果报,一定要注意你的心理素质。否则你今生造作的业,只是暂时存在阿赖耶识,什么时候得果报不知道。
如果说今天这个念佛的业,我今生就要往生,那就不是注意佛号而已,你用什么心态去念这个佛?你是一时的善念,还是产生增上善念的善根,那个力道就不一样了。你同样种下一个种子,它在阿赖耶识是一种强大的恒随转,辗转相续;还是只是一种羸弱的相续力量,甚至于有些人造一次就不造了,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从恒随转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答案,我们必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把罪业的恒随转降到最低。第二个把善业的恒随转升到最高。你想规划来生,让阿赖耶识完全听你的招呼,反正《唯识学》讲到两件事情而已,到底第六识是跟着第八识走,随业往生;还是第八识跟着第六识走,随念往生,就两种情况而已。是第六意识听第八识的,还是第八识听第六意识的,人生只有两种情况。
如果今天生命不在你规划当中,你随业流转,那你布施也是悠悠泛泛、持戒也悠悠泛泛、念佛也悠悠泛泛,那就悠悠泛泛了,第六意识没有增上意乐,你的临终是由第八识决定,人生你没办法规划,业力说了算;如果想要让第八识听你的,由第六意识来主导第八识,随念往生,那你今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注意你的意乐。
强大的意乐、坚定的誓愿、深入的智慧观照。
你不用做很多,只要在能力范围,你只要心理到位,那力量就够大了。你看那个婆罗门女,她不就是施一个白粥的水吗?她为什么创造三十小劫的功德出来?因为心理素质到位,她以强大的意乐布施。所以,从业果的相续我们知道,相续意乐是修行的成败关键。
丁三、业果转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