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二百三十九章 (4 / 7)

作者:拉姆雷克撒 最后更新:2025/10/9 1:19:50
        所以他们对地球了解很贫乏。

        他们对地球的看法,就好像很多移民三代四代对于原本故乡的看法。

        他们并没有多少特殊的想法,他们或许会对原本的故乡有点亲近感,但也就到这了!

        根本不会有太多的感情。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移民群体,在美国的移民当中,真正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其实不太多。根据观察者网的数据显示,10个人之中大约只有4个对家乡还抱有好感,而且越是成功的精英,反而这个比例越低。华人也是如此,在美国生活的华人中,尤其是那些学历高、进入大公司的成功人士或教授,对中国的情感似乎越来越淡薄。

        所以感情因素从来不会成为一个政治实体考虑事情的主要原因,利益才是!

        前英国首相亨利·帕麦斯顿说过的一句话,算是英国一贯以来的外交思维的核心。原话是“Atrydoesnothavepermafriends,onlypermais”。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说起这一位来,想必很多中国人对他并不熟悉,但要说起着名的鸦片战争,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1833年,刚刚继任首相不久的亨利·帕麦斯顿就亲自下达了在中国销售鸦片和建设在华军事据点的命令。到了1839年,也就是林则徐发起禁烟运动的时候,他又公开表示说“先揍“他”(指中国)一顿,然后再解释”。可以说,帕麦斯顿就是推动英国在华发动鸦片战争的实际操盘手。这句话又在近百年后被首相丘吉尔再次引申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又是几十年过去,到了当下的时代,这句话被很多人引为个人座右铭,从形容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话变成了很多普通人的处事原则,甚至还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改版”。个人认为,从实用性来讲,把它视作职场思维的一部分倒还是勉强成立的。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个处世逻辑显得有点冷血,甚至让人不寒而栗,我们必须要承认,这多多少少都显得有点“缺人味儿”。倒也不难理解,这句话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存在天然冲突的,这大约和我们的文明类型(中国是农耕文明的代表,英国是带有掠夺性质的海洋文明的代表。)有关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精彩内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