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让左右退下,单独对拓跋澄说:“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
拓跋澄说:“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拓跋宏说:“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
拓跋澄说:“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力所能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拓跋宏说:“任城,吾之子房(张良)也!”皇帝见拓跋澄不反对自己迁都,当即决定给拓跋澄加官晋爵,封他为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又兼任尚书左仆射,以此来巩固拓跋澄对自己的支持。
拓跋宏深知:草原帝国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偏居代北的平城已经不再适宜继续作为都城。当时平城所在的代州地区,保守势力很大,他们认为拓跋鲜卑的天下,是他们以平城为据点在马背上打下来的,他们留恋草原的生活方式,要保持原先强悍好战的特质。他们认为脱离平城南迁,就会逐渐丧失善战的性格,这样不仅不能再统治汉人,并且还会被汉人同化。一般鲜卑人对文化并不尊崇,也感觉不到民族危机的严重,他们希望一直压制着汉人,安于守旧。所以拓跋宏必须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对付。
太和十七年(493年),拓跋宏为冯太后守孝三年期满了,太尉拓跋丕等臣子上表催促皇帝确立皇后,说:皇后所居住的长秋宫一直空置着,六宫没有主人,请皇上尽快选出六宫之主。
拓跋宏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在太和十七年夏天的四月戊戌(493年5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立后礼仪,立冯太后的第三侄女冯清为皇后。两个月之后,长子拓跋恂也顺利立为皇太子。
一切都按照冯太后生前的计划进行。拓跋丕是朝廷重臣中最能代表冯太后意志的人之一,他当年以禁卫武官身份参与冯太后发动的反乙浑的政变,从此飞黄腾达,是冯太后最倚重的朝臣之一。
冯清成为皇后之后,后宫内秩序井然,拓跋宏也严格遵照嫔妃们的等级次序,依次召幸皇后、左右昭仪、夫人、嫔、贵人、椒房等嫔妃,次序丝毫不乱,没有谁特别得宠,也没有谁被冷落了。
此时,冯家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冯太后入宫嫁给先皇文成帝拓跋濬,后来荣升为皇后,冯太后的哥哥冯熙娶了冯太后丈夫拓跋濬的姊妹博陵长公主为妻,已是亲上加亲。冯熙与博陵长公主生下两个儿子——冯诞和冯修,冯诞长大后又娶了现任皇帝拓跋宏的妹妹乐安公主为妻,再次亲上加亲。冯家的女子不是嫁给皇帝,就是嫁给亲王,冯家与皇家的姻亲关系犹如一棵巨大的古树的根那样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