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被普遍认为是源于波兰史诗剧《康拉德·瓦连罗德》,一个充满矛盾与悲情、阴谋与牺牲的英雄主义故事。
这是肖邦首次将“叙事曲”这一文学体裁应用于音乐创作,在纯器乐中讲述了完整深刻的戏剧性故事。不仅是肖邦本人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也是整个浪漫主义钢琴文献的巅峰之作。
整部作品叫李艺率如今演绎起来,简直像是情感宣泄一样化作了两个字——复仇。
因此她不再克制,任音浪如潮水般倾泻。每一个和弦都像是命运的叩击,层层推进,原本清晰冷峻的颗粒感被炽热的情绪熔化,化作汹涌的洪流。
狂风暴雨般的琶音、铿锵如金石交鸣的大跳、惊涛骇浪般的八度和弦、强大的音量对比……在疾速下行的十六分音符中,她的手腕几乎颤抖,带出近乎痉挛般的张力,描绘出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进行到展开部全曲戏剧冲突的最高潮,音乐变得极其不稳定,撕裂、变形、冲突……她几乎像是在起舞一样——
为伟大的作品,为完美的乐章,为波兰民族的悲剧史诗,为人类共通的英雄情怀;为自己,为记忆里那个古板的老头……从最弱到最强,从沉思到温暖,从暴烈至绝望,无数种音色层次鲜明,将将命运的挣扎、内心的风暴与悲剧性的对抗表现得淋漓尽致。
直到乐曲结尾沉重的和弦被她处理得缓慢而决绝,带着一种像是耗尽所有力量的虚无感,在无尽的悲怆与寂静中缓缓消逝。
观众席陷入死寂,仿佛时间被抽离,余音还在空气中震颤。过了许久以后,才有观众发出急促呼吸的响声,紧接着,就是如惊雷爆发的掌声,席卷了这个并不算大的音乐厅。
真是太幸运能听到这样的演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