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宋氏没有因得了管家权而张狂,姿态谦逊,江老夫人心下满意,也不介意指点她几句,“几个孩子,方才你也见到了。二郎在府学念书,一旬回来一趟。其他几个的日常起居,也都有他们的生母。你是嫡母,平日里关怀教导着,捉大放小便是。这都无妨。倒是宜嘉,薛氏去得早,她又年幼体弱,怕是要你多费心。”
宋氏把婆母的话,暗暗在心里过了一遍。
三房先前没有主母,秦氏祝氏所出的几个孩子,都在生母膝下养着。从未出过什么岔子,老太太也不想她多插手干涉。正好,这些庶子庶女,她也不想管。倒是宜嘉,年幼丧母,又是嫡出,老太太又特意提起来,只怕是放在心上的,她不妨多照拂着些。
一来是遵了老太太的叮嘱。二来,宜嘉虽是嫡出,却是个女孩儿,日后迟早要嫁出去的,她做继母的,善待她些,非但没什么损失,还能博个贤良的名声,再划算不过。
宋氏心下有了计较,面上便也只管恭顺地应承,“是,儿媳记下了。”
陪着老夫人说过话,宋氏出了屋,辞别妯娌们,往外走,循着下人的指路,去寻江永陵。不多时,就在湖边看见了他。
春日暖阳,灿灿的日光照得湖面一抹金色。江永陵便站在那一片和煦日光里,一身青袍,不知是在观景,还是想事。宋氏脚下踩了枯枝,声响惊动了江永陵,他回了头,温和儒雅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
宋氏看着这一幕,竟不自觉涌起了点不合时宜的少女羞涩来,好在她尚理智,只一瞬,便回了神,轻声地道,“三爷。”
江永陵走过来,“走吧。和母亲聊得如何?”
宋氏随他一起往三房的方向走,轻声道,“母亲性子宽和,怕我初来府里,吃住上有什么不习惯的,待我很是关切。倒叫我有些惭愧,原该我做儿媳妇的,孝敬母亲才是,反倒叫母亲操心起我来,实在不该。”
江永陵宽慰宋氏,“母亲性子最是宽厚,你不必忧虑。官场事忙,家里的事,我难免有时顾不上。母亲那里,你替我多去陪着她老人家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