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地质异常 (2 / 6)

作者:龙昭樾 最后更新:2025/10/9 5:21:28
        瓦西里娃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切断了扫描仪的电源。尖锐的警报声戛然而止。屏幕上混乱的数据流如同被抽走的灵魂,瞬间消失,只留下一片漆黑的屏幕映照着众人惊疑不定的脸。

        随着设备的沉寂,那些明显的异常现象——空气的震颤、地面的微动——逐渐平息下来。高原恢复了它表面的宁静。但某种感觉依然存在,如同耳鸣后的余响,一种低沉的、几乎听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嗡鸣声,仿佛来自地壳深处,来自那片古老高原的骨髓之中。

        多吉老人表情严肃,他弯腰从地上抓起一把赭色的泥土,任由它们从指缝间缓缓流下。“土地在说话。”他沉声说道,目光扫过每一个团队成员,“但必须用正确的方式聆听。用蛮力去敲打它的门,它只会用沉默,或者怒火来回应。”

        团队内部进行了一番简短而高效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纳多吉的建议,采用更为谨慎、近乎“聆听”式的探测方法。他们返回建立在数公里外、相对平坦谷地中的临时基地,开始清点所有被动传感器。这些设备不同于主动发射能量波的扫描仪,它们只接收——记录地磁、次声、重力微扰、环境辐射等数据,如同放置在地球皮肤上的听诊器。

        即使是这种方法,也多吉的指导下进行。老人带着他们在山谷中行走,指出哪些地方是“能量的通道”,哪些是“沉睡的节点”,哪些地方则不宜打扰。他依据的并非现代地质学,而是世代相传的古老智慧,关于土地“龙脉”与“气息”流动的模式。瓦西里娃最初对此将信将疑,但当她发现多吉指出的“通道”位置,往往与后来被动传感器记录到最显著能量微扰的区域高度吻合时,她沉默了,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这片土地。

        “看这里,”几天后,在由帐篷搭建的临时指挥中心里,艾莉丝指着拼接屏上第一批传回的数据说,她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地下结构…这完全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地质模型。沉积岩、火成岩的层序混乱,密度分布异常…看这些反射界面的排列方式,几乎像是…某种人工的、有目的的几何构造。”

        马克西姆加入分析,调出了能量读数图谱:“而且这里的能量背景辐射模式…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谐波结构。它不像任何已知的放射性衰变图谱,也不像典型的电磁辐射。它更复杂,更…有序。像是一种编码过的信息,或者说,一种‘签名’。”

        接下来的几天里,团队在多吉和当地藏民的帮助下,在整个山谷strategically放置了数十个各种类型的被动传感器,形成了一个精密的监测网络。藏民们虽然言语不通,但通过多吉的翻译和他们的眼神,叶舟能感受到他们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知科技的本能警惕,也有对圣地被细致探查的不安,但更深层的,是一种希望,希望这些“外面来的人”能真正理解并尊重这片土地的神圣。

        随着数据不断传回、叠加、分析,一个惊人的地下画面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它不再是模糊的轮廓,而是越来越清晰的、颠覆认知的结构。

        第三天晚上,叶舟独自在作为他卧室兼办公室的小帐篷里,就着便携灯的冷光,研究最新整合出的地下重力异常图。长时间的精力集中和与网络若即若离的连接感让他有些疲惫。就在他试图揉捏酸胀的眉心时,一阵强烈的眩晕毫无征兆地袭来。这不是生理上的缺氧,而是一种感知的突然切换。手中的平板电脑从指间滑落,他仿佛被抛入了一个非视觉的维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