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之上的寒风,如同远古巨兽残留的吐息,在无垠的冰原上呼啸着,卷起亿万颗细小的冰晶,在西藏纯净得近乎残酷的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眩晕的、钻石星尘般的光芒。这光芒冰冷而锐利,刺入眼帘,仿佛在提醒他们,尽管刚刚经历了超自然的启示,他们依然站在物质世界的极限边缘。
叶舟和他的团队站在那已然重新封闭、恢复成一片浑然天成的蓝色冰壁的“入口”前,沉默如同脚下亘古的冻土。每个人的脸上,原有的兴奋与好奇已被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所取代——那是一种混合了对宇宙级真相的敬畏、对文明存续的责任感,以及一种近乎宿命感的决心。他们带回的知识,其重量几乎要压垮他们的精神脊椎——网络并非地球独有,甚至并非某个上古文明所创,它乃是某个贯穿宇宙的、难以名状的宏大存在的一个局部显化,一个用于引导意识进出的宇宙级工具。
“第七迭代……”叶舟的声音低沉,几乎被风声吞没,他重复着这个在测试大厅中植入他们意识的关键词,仿佛要通过言语的重复,让这个超越想象的概念在现实的土壤中扎根,“我们不是第一个试图攀爬意识之峰的文明,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句话出口的瞬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同时,一种奇特的、属于整体一部分的联结感也随之而生。
艾莉丝蹲在地上,专注地检查着便携式能量探测器和频谱分析仪,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她紧锁的眉头。“能量读数在剧烈变化,叶舟,”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技术人员的严谨,却也掩不住底层的震撼,“入口处的共振频率正在自动调整,模式非常复杂……它似乎在对我们,或者说,对我们刚刚被‘授予’的新理解层次,作出实时反应。”
皮拉尔侦探双手插在防寒服口袋里,身姿挺拔如旧,但眼神深处那惯有的锐利审视,此刻掺杂了更沉重的思虑。他凝视着那片光滑的蓝色冰壁,仿佛要穿透它,看到背后那部沉甸甸的宇宙编年史。“如果那些壁画展示的是真实不虚的历史,”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冷静,“那么每次迭代的结束,似乎都伴随着某种……强制性的‘重置’机制。我们如何能确保,我们人类文明,这所谓的‘第七迭代’,不会重蹈前六次的覆辙?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例外?”这是一个执法者在面对超越律法的宏大力量时,最本能的质疑。
安娜·瓦西里娃教授调出刚刚在隧道大厅里记录下的庞大数据流,指尖在终端屏幕上快速滑动,对比着历史模式。“看这个能量波动模式——”她将一组曲线图放大展示给众人,“——与我们之前破译的、来自前几次迭代末期留下的‘预警信号’档案,存在高度相似的结构性特征。虽然强度尚弱,但趋势……不容乐观。我们现在的全球能量网络状态,正在接近某些临界阈值。”
多吉老人一直安静地站在稍远些的地方,手中的转经筒以一种恒定的、安抚人心的节奏缓缓转动,仿佛在为他所见所闻的这一切惊世骇俗之事,提供一个来自人间信仰的锚点。他浑浊却深邃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团队成员,缓缓开口,声音如同被风雪打磨了千年的岩石:“古老的颂歌里唱道,当世界的天平开始倾斜,命运之轮需要新的力量推动时,‘神圣之门’便会为内心纯净、肩负使命的‘被选中者’开启。也许……你们跨越万里来到这里,理解那些无人能懂的符号,通过那非人的测试,并非偶然。也许,你们就是这片土地,这个时代,所等待的人。”他的话语没有科学的严谨,却带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为冰冷的科技探索注入了一丝温暖的宿命感。
无需多言,团队的意志已然统一。必须再次尝试与这“冰之门”建立连接。但这一次,他们摒弃了最初依赖的外部机械设备。他们从刚才的“测试”中领悟到,真正的钥匙,在于他们自身,在于他们整合后的意识与理解。
在叶舟的引导下,团队围绕着一块平坦的冰面形成一个紧密的圆圈,彼此手掌相贴,闭上双眼,开始进行深度的共振冥想。这是一个奇特的景象——在现代科技装备的环绕下,一群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用着最古老的精神实践方式,试图与一个可能来自宇宙起源时代的造物沟通。
过程起初缓慢而艰难。高原的寒风如同冰冷的刀片,试图切割开他们的专注;稀薄的空气让大脑阵阵眩晕,维持深度的精神集中异常辛苦。叶舟低声引导着,提醒大家回忆在大厅中感受到的能量流动模式,回忆那些直接注入意识的和谐频率,回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测试时的统一意志。
渐渐地,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最初是皮肤接触处传来的微弱暖意,仿佛他们的生物电场正在彼此交融。接着,一种低沉的、几乎不可闻的嗡鸣声开始从冰层深处传来,并非通过空气震动,而是直接作用于他们的骨骼与神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