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北战役中,宣冲亲自抵达了襄州压阵,开始清理后勤,对各个军团进行功劳评定。并没有亲自进行指挥,而是最后将这场战役的指挥权交给武锐。
所谓拳不打少壮;二十岁年轻人的肌肉密度和骨骼强度都是最强,能够以力破巧。
而在大兵团指挥的脑力交锋中,年轻脑子比四十岁的脑子,功能就是强一大截。
话说宣冲现在是可以兑换名为“超脑”的辅助系统,大约要1个学分,但最终放弃了。原因是,自己都已经谋局到这个样子了,再用学分作弊来对抗赵诚,多少有些侮辱自己的努力了。
至于赵诚在做什么呢?他带领七万部队南下,每个军一万人,核心是两千左右的战兵。正兵和辅兵的数额变化,在战斗中填补,需要粮草几何,都需要统计。
赵诚这些年,在兵法中融入宣冲的体系,但是他手下那些士大夫还是旧的版本。
宣冲的操典,其实是让兵法计算变得更加复杂。宣冲是靠士官组织才完成统筹计算。
赵诚在没有稳定士官培养体系的情况下,他要一个人身兼参谋部里从基层到中层一系列作战指挥职能。——他是要活活被累死的。
所以赵诚还是新旧混合,把部分决策权在自己,提拔一些士人们,按照宣冲那士官组织进行任务分配。
例如眼下,大军所过之处,1:该地的民壮入军。2:招募刑徒为敢死营。3:沟通所在地的大户,以封官许诺为名让大户豪强出奴仆组成“团练”。此时此刻,就是刘备曹操这类颇有家资的地方豪强们,能够起家的机会。
赵诚手下每个军,眼下实际上人员都已经膨胀到了超过一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