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3章 防空导弹 (2 / 5)

作者:深仨品 最后更新:2025/8/14 20:15:49
        接下来的三天里,陈樾和技术员们一起把这枚导弹拆成了零件状态。每个部件都被小心翼翼地放在铺着白布的桌子上,技术员们一边拆解一边绘制图纸。陈樾则假装帮忙记录,实际上用系统把每个零件都扫描了一遍。

        "这个陀螺仪是最关键的。"总工程师老李指着一个拳头大小的金属部件说,"没有它,导弹就是瞎子。"老李的手上满是老茧,但拆卸精密部件时却稳如磐石。

        陈樾凑近观察,发现这个陀螺仪的加工精度远超国内现有水平。"咱们自己能生产吗?"他故意问道。

        老李摇摇头,花白的头发上沾满了机油:"难啊!咱们的机床精度不够,材料也不行..."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了叹息。

        夜深人静时,陈樾独自在临时宿舍里整理系统扫描的数据。月光透过窗户照在笔记本上,他飞快地记录着系统优化的建议。"电子管寿命太短...推进剂配方需要调整...制导系统可以简化..."写着写着,他的钢笔突然没水了,只好用力甩了甩,在笔记本上留下一串蓝色的墨点。

        1964年3月,陈樾回到了501厂。厂区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但导弹车间的工人们已经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赵厂长亲自在门口迎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可把你盼回来了!专家们都等着呢!"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个技术骨干围坐在长桌旁。陈樾把一摞图纸铺在桌上,纸张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这是根据萨姆导弹改进的设计图,"他的手指点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我把制导系统简化了,用了更可靠的电子管..."

        "这个参数..."负责动力的老张推了推眼镜,镜腿上的胶布显示这副眼镜已经用了很多年,"推进剂燃烧时间是不是太短了?"

        陈樾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我计算过了,配合新的气动外形,完全够用。"笔记本的边角已经卷曲,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数据。

        争论持续到深夜。有人质疑电子系统的可靠性,有人担心材料强度不够。陈樾一一解答,时不时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粉笔灰沾满了他的袖口,但他浑然不觉。最后,总工程师老刘拍板:"就按陈工说的办!明天开始试制!"

        第二天一早,陈樾就去了四九城电子厂。这个藏在胡同深处的小厂子看起来其貌不扬,但生产的电子管却供应着全国的重点项目。厂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听说陈樾的来意后,立即带他去了车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