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弥漫着金属和松香的气味。工人们正在手工绕制电子管的线圈,动作娴熟得像在绣花。陈樾注意到,他们的手指上大多缠着胶布——这是长期接触高温金属留下的伤痕。
第103章防空导弹
"我们的电子管寿命只有5,从工作台上拿起一个刚做好的样品,"而且良品率不到60%。"
陈樾接过电子管,在灯光下仔细观察。玻璃管壁上有些细微的气泡,这是抽真空不彻底造成的。他悄悄启动系统扫描,然后假装思考了一会儿:"我有个想法..."
接下来的两周,陈樾几乎住在了电子厂。他和工人们一起改进了真空泵的密封工艺,调整了阴极材料的配方。当第一个新型电子管下线时,整个车间的工人都围了过来。测试台上,指针稳稳地停在了设计值的位置。
"成功了!"年轻的测试员小王激动地喊道,差点打翻了桌上的茶杯。厂长捧着这个小小的玻璃管,手都在发抖:"寿命预计能达到2000小时...这简直是..."
"还不够。"陈樾摇摇头,从包里掏出一叠图纸,"这是我设计的自动化绕线机,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度。"图纸上的机器结构复杂,但每个部件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1964年6月,501厂的导弹车间迎来了关键时刻。第一枚仿制导弹的总装开始了。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工具偶尔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陈樾和工人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制导系统装进弹体。
"慢点...再往左一点..."老张指挥着吊车操作员,汗水顺着他的太阳穴流下。导弹缓缓落入预定位置,发出"咔嗒"一声轻响。
总装完成的那天,赵厂长特意弄来了一瓶茅台。在简陋的车间办公室里,十几个参与研制的骨干轮流抿了一小口。酒瓶传到陈樾手里时,已经只剩个底儿了。他仰头一饮而尽,火辣辣的感觉从喉咙一直烧到胃里。
"给这宝贝起个名字吧!"赵厂长红光满面地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