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却是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很容易打破砂锅问到底,搞到难以收场的地步。
皇甫昌明定了定神,环视了一圈院中书生士子们,缓缓开口道:
“既然说到此处,那今日之讲,便以‘义’字为题。”
目光扫过三人之时,顿了顿道:
“此乃夫子所授,老夫只得其一二,便已受益匪浅。”
“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
“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
随着皇甫昌明的讲述,院落之中,渐渐恢复了平静。
一众学子跪地而坐,倾听着那皇甫先生推崇备至的夫子之言。
唯有陈年盘膝于地,一边听着那“义”字之说,一边观察着皇甫昌明体内的儒门内养正气。
自古大儒讲学之时,莫不是正气浩然,胸潮澎湃,满身正气呼之欲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