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二、依止愿力所开创的人生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释乙一[安乐道]竟—
我们的生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活在业力;一种是活在愿力,全世界只有两种人而已。第一个这个人学佛法不从理观下手,他只是从事相上去对治。平常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他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第八识不现前,他就是用善念去造善业。等到死亡到来、阿赖耶识现前的时候,他知道糟了。第八识向外变现生死业力,向内产生自我意识的颠倒妄想,带有执著的妄想。“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他才知道今生造的修行根本用不上力,今生所造的善业跟过去无始劫的罪业比起来,微不足道。因为你没有对治到根本,没有掌握佛教的核心思想。所以,这个人生命只有一种情况,叫做随业流转。
第二种人,他能够从第六意识修止观,从自我性格去调伏,找到自己生命的盲点,断相续心、破和合识。所以,他能够活在愿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生命是新的开始,他能够成功地走出过去、开创未来,带业往生。
诸位,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带业而来,但是你必须要做一件事:让业沉淀下来。我们不可能消业往生,只能带业往生。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带业,有些人业带不了,他被业带走了。因为他掌握了第七意识,知道从自我思想、自我性格上去改变,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他发起广大的誓愿,透过忏悔、皈依、发愿,他的思想改变了。过去那些盲点的恶念,透过他的忏悔调伏,慢慢慢慢脱胎换骨了。他过去业力有没有?有。但是不能够成障碍,他只有业力,没有障碍,不会让业变成业障。
所以我们说忏悔很重要,理观的誓愿更重要。每一个忏悔一定要事修跟理观,除了一切业障皆忏悔,还有一个很重要:一切罪根皆忏悔,从自我性格里面去找我为什么会造这个罪业?
这个罪根内心的调伏,到明天再来谈谈,我们怎么透过这个四念处观去调伏内心的罪根。但是至少,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一件事情,临终的往生,你必须要从业力的人生提升到愿力的人生。不管你过去造了什么业,这都没关系,你必须要用愿力来取代业力,就是你现在生命是愿力而不是业力来主导,你就可以往生了。虽然你烦恼也没有断,业障也没有消,起码业障、烦恼执著在调伏的状态,你是用愿力而不是用业力来引导人生,就是差在这里而已。
好,还有十分钟,对今天的主题有没有问题?就是安乐道,创造一种临终安稳的环境,让所有的罪障处于沉淀调伏的状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