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乘的摄心为戒呢?要怎么样做到把每一个戒法都来加强愿力,减少生死业力?先提出一个问。就是这个戒法,有些人持戒他变成人天果报了,有些人持戒变成往生净土成佛了。怎么样做才能够把我们持戒的档次提高,到一种摄心的程度呢?提出这个问题。
丁二、详示(分四:戊一、婬戒。戊二、杀戒。戊三、盗戒。戊四、大妄语戒。)
我们看丁二、详释。详释当中分成四段:一、婬戒;二、杀戒;三、盗戒;四、大妄语戒。先来看看婬戒,从婬戒的角度,怎么来提升我们往生的愿力?怎么去减少生死的业力?我们先看第一段,持戒功德。
戊一、婬戒
持戒功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婬,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好,这是一个总标。说一个凡夫众生,或者求生净土的菩萨修学者,我们能够做到其心不婬,就不会去刺激、启动生死业力了。其心不婬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用功的时候不起婬欲心。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没有婬欲心,但是偶尔会起婬欲心。其心不婬是怎么回事呢?当你的婬欲开始活动的时候,你的观照力、誓愿力同时现前。你告诉自己:你的真如本性没有这个东西,你本来清净,它不是本来的东西,你不必随顺它;第二个它跟你的愿望是违背的。
你在观照力跟誓愿力的菩提心、空正见的基础之上,产生一种调伏的力量,抗拒它,这个时候叫其心不婬。你可能做的不够好,但已经产生抗拒调伏的力量了。也就是你开始在折损生死业力了,这个有资格叫其心不婬。至少你已经顺从了其心不婬的道路了,一个人只要放纵,就不是其心不婬了;只要是有一种调伏、开始抗拒,你的戒体发挥作用了,这个时候你就开始在减损生死业力了。
假设我们完全没有抗拒,就完全放纵,那怎么回事呢?看第二段犯戒过失。
犯戒过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