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禅观与净土》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3面,我们讲到乙三、菩提道。
佛法把我们众生的轮回,归纳成三大元素,所谓的异熟、思量、了境。说一个人好端端的,他为什么会堕入生死轮回呢?因为他生命当中有三个元素在支配着他:第一个业力。我们过去生所累积有漏的善恶业力。第二个执取。我们对于身心世界种种颠倒的爱取;第三个就是我们一些错误的思想。所以,我们一个人的轮回,简单的讲就是业力、执取跟思想在主导着我们。
那么从一种修行的解脱道来说,业力跟执取它们两个没有自我改变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两个不能经过学习的。你把它造了以后,它自己不会改变。所以我们所有的希望,就放在思想这一块。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出世以后,必须要宣扬佛法的道理,因为改造我们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接受教育?因为我们要改变思想。
那从思想的教育当中,我们会产生一种智慧的观照,我们心中出现了光明以后,看到生命的真相,进而发起广大的愿力。所以,当我们开始走上修行,有观照跟誓愿以后,我们的生命从此以后,就有两种力量出现了;一种是来自于轮回的生死业力,一种是趋向涅槃的菩提的愿力,在那个地方拉扯。当然你要不修行,你的生命只有一种力量,那就是轮回的力量,你就随顺准备轮回。但是修行人他的生命开始产生两种力量了:生死业力、菩提愿力。
站在净土宗的角度,也是这个道理。你所念的每一句佛号也是两种力量:一个是生死业力,会把你往轮回带;一种是往生的愿力,让你趋向净土。所以,往生的人必须要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往生愿力要强过生死业力,你必须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关键在哪里呢?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就是说你临终的时候所念的每一句佛号,它是愿力强过业力,这个是你往生的保证。
首先要怎么样?先忏悔,我们必须把业力降到最低,当然我们还要持戒。如果你把这个生死业造的很炽盛,临终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往生,你的身心世界是直接堕入到轮回。印光大师说往生净土的人,不但是不能造恶业,你福报也不能修太大。因为你修福报的时候都是有所得心,那个善业力也是一种轮回的力量。福报大的人有时候不容易往生也在这里。因为在造善的时候,他心中对来生的快乐是有所期待,他种了太多生死业力。印光大师常常说晚年的时候,好事不如无事。你发了菩提心以后,做什么善法统统是成佛的资粮;但是你的菩提愿没有坚固之前修善,那是生死业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这第一点。
第二个就是执取,这个是很重要的开关。我们对三界的爱取,虽然它不能增长业力,但是它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会让你的业力变成很坚固、不可动摇。如果你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身心世界所出现的一些状况看的很严重,其实你是不容易出离轮回。你们两个同参道友,你每天念三千佛号,他也念三千佛号。但是这个人的执取比较低,你的执取比较重,他往生,你不会往生。就是说你们两个用同样的往生愿力,但是因为你的执著比他重,你会留下来。
诸位,第七意识的执著它本身不是业力,但是它会去激发、去刺激、去加强业力的势力。第七识为什么我们经常忽略?因为它是潜意识。你造了罪业会发觉有不安的感觉,罪业让你躁动不安。但是你执著,执著在《唯识学》不是恶法,它是非善非恶,是有覆无记业。你执著发现不出来,这个问题在这里,它是一个隐形的敌人。
就是说你这个人执著心很重,你没有惭愧心,有什么好惭愧的,执著就执著呗;但是问题在哪里?临命终的时候你就惨了。这是个隐形的敌人,你造了罪业会有躁动不安的感觉,你马上会觉得:哦,我造了罪业,赶紧忏悔。但是执著重的人,你不会去改变,你的盲点自己不知道;除非你有同参道友,而且你还得听得进别人的劝。
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你只有一个情况,就是自己内观,你去找自己的问题;身、受、心、法,透过这个四念处,慢慢的把自己对身心世界的爱取慢慢的调伏。当然这两个都必须靠思想,靠第六意识;业力的改变靠第六意识的增上惭愧,第七意识的执著改变,也是靠第六意识修止观。当这两个都做好以后,往生就有一定的把握了。
忏悔业障、对治爱取,这两个只是一种局部的对治。今天跟大家谈一谈佛法里面也有更好的方法,就是全盘的改变,从根本上去改变轮回的力量。生死业力跟执著,它们都有一个依止点,我们如何把这两个根给拔掉!前面忏悔业障也好、对治爱取也好,都是从它们两个的枝末去对治。就是说它们两个出现问题了,然后我再来吃药。大乘佛法开一道法门,就是不管你有没有问题,这个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业力、执取跟思想的问题,一次性解决。它能够有效的把我们的错误思想、颠倒执取跟生死业力,降到最低。这个方法你会操作的话,它是从根本上让我们的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