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今天这堂课来谈一谈,怎么样能够去掌握佛陀传承的教法,去彻底的改变我们身心世界轮回的三大元素,让它降到最低。
乙三、菩提道(分三:丙一、总标。丙二、别明。丙三、结示。)
丙一、总标
好,我们看第一个、总标,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中道实相。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是诸法实相义。实相之相,无相无不相,名为实相。
如果要从根去改变生命,我们就开始要学中道实相。大乘的中道实相分成两块:第一个,它的体性;第二个,它的作用。我们先看中道实相以何为体?所谓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是诸法实相义,实相的本体是平等的。
我们刚开始修行是不平等的,怎么说呢?比方说忏悔,你是依止善法来对治恶法,用善法来呵责恶法。惭愧心就是这个意思,崇重贤善、轻拒暴恶。我们在忏悔的过程当中是不平等的,我们站在善法的这一块,来呵责恶法的过失,应该是这样子,没有错;我们在调伏爱取的时候也不平等,我们站在清净相去呵责杂染相,我们对身心世界的爱取,透过四念处,不断的呵责它。
但是诸位,带相对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什么问题?因为你带相。凡是有相的东西,它是生灭变化的;凡是有相的东西是狭隘的,它不可能遍虚空尽法界。因地就有限量,你跟佛道就不随顺了。所谓的成佛正因,你必须跟佛要随顺,顺从佛性。我们必须要安住在一种平等的法性,站在平等的法性来忏悔业障,站在平等的法性来对治爱取。
现在就谈到安住力的问题,这个是大乘佛法不共于声闻法,不共于人天法的地方。在声闻法里面,没有“安住”这两个字,声闻法只有对治法,哪有安住法?它是不安住的,是一种对立的思考。大乘佛法第一个思考——平等。你必须要站在平等的角度来对治,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站在本来没有爱取的角度来对治烦恼。你该呵责呵责、该对治对治;但是你的立足点,是站在平等法性的角度,这个很重要,会影响到你未来,最后的结果是圆不圆满?好,这个是一个观念,平等的概念。
第二个,它的作用,实相的作用是无相无不相;它能够从无相的平等空性里面,开展出无量的相状出来,这个是指它的妙用。为什么要平等?因为你最后的结果要成佛,成佛必须是无量的功德庄严,不能有限的功德。它必须是所谓的《法华经》说的普门示现,它有无量相。人天法门只有一个相状,你到人天得果报只有一个相状,做国王一个相状,做转轮圣王也一个相状;你要下一个相状等下一个轮回,每一个轮回只能够有一个相状;阿罗汉也只有一个相状——涅槃的相状。
世间上只有一个人是有很多相状,那个人叫做佛陀。他有无量的相状,应以何身得度,他现无量的相状出来,他同时能够一为无量。那么现在我们在想:为什么佛陀跟阿罗汉相状不同。”三乘共坐解脱床”,三乘人都修四念处;大乘菩萨也修四念处,声闻人也修四念处;为什么结果的时候,阿罗汉只有有一个偏空涅槃的相状。佛陀修四念处,结果四念处的法到他的心中变成无量相。因为阿罗汉因地修行的时候不平等,他没有安住法性。
所以诸位,你不断在精进地对治,最好想想看,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对治烦恼?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忏悔业障?就是你安住了没有?因为因地心影响到你的果地觉。如果你安住错了,等到结果出现的时候,你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就法华会上来不及了,生命不可能重新开始了,你只好事后调整,那就很辛苦。因为你养成了一种习惯性,这个路走错了以后,你后面要再回小向大,那就非常麻烦。最好从法华的思想:一佛乘,你生命的成佛之道一开始就走对、走上成佛之道,这个是佛陀出世的本怀。中道实相从体性是平等的,从妙用来说是无量相,无量的功德庄严。这个是中道实相所显的体用,这是总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