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没头没尾,这个是很重要的关键,没有开始、没有结果,只有过程。比方说做梦,佛陀最喜欢用做梦来比喻人生。诸位!你去检查过去所有的梦。第一个,没有开始,梦境什么时候开始?没有。第二个,梦境有结果吗?你醒过来以后,也没有结果。不管你这梦境是快乐是痛苦,没有结果。所以,《楞严经》不断的问阿难尊者,你从什么地方来?一直问,问到最后,觅之了不可得。生命的结果问到最后,也觅之了不可得。后来结论,生命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所以,佛陀从无头无尾的生命里面,建立一个“无所得”的概念。这个很重要,你不可能从每一次生命当中得到任何东西。就好像:有没有人从梦境里面把东西拿出来?没有,对不对?你说我梦到是转轮圣王,但是你什么时候把梦境东西拿过来,没有。你在梦境可以受用,对不对?梦里明明有六趣,但是醒后空空无大千。
无所得的概念为什么很重要?因为你无所得,你就知道无所求。为什么要追求?因为你生命有结果你才会追求。所以,你的攀缘心就停下来了,无所得你就无所求,无所求你就无所住。它这样推论起来,《楞严经》在安住无所住,从无所得的概念建立。你的生命不可能给任何的东西让你带走,它只有过程。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从因缘法悟入空性,是最圆满的空性。这个是双向的空性。这种空性,从假入空,你还可以从空出假,随时可以出来,这第一个。
第二个,这个空性是圆满的空性,叫现前一念心性。你现前一念心性,就是离相清净的心性。那么心性未来对你有什么好处?就是安住现前一念心性,从因缘的性空而得到的空性,叫现前一念心性。这个心性是跟十方诸佛同一个种性,这叫菩提道,这就是你的安住处。
首先,建立无所得,因为无所得,你就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会努力地修行,去积集资粮,生命的结果是不可以追求的,因为它没有结果。没有结果你就无所求、无所求你就无所住。无住,你能够把所有的相状全部放弃,这个时候现前一念心性就现前,自性功德力就现前了。真如本性为什么不现前?因为你追求一个相状。反正人生是这么回事,你心中有相状,真如就不现前;你心中没有相状,真如就现前,这两个是不能共立的。
所以,你要让真如现前,必须对相状无所得、无所求、无所住。这个时候,你心性就现前了;现前一念心性它离一切相的时候,离开业力的相状、离开第六意识打妄想——名言安立的相状,这个时候就是你生命的本来面目。
所以,在《楞严经》意思就是说,当我们要继续往前走之前,你要先做一件事情:把生命归零。如果不把生命归零,你带妄修真,带相对治。你说我就依止我的道心、菩提心去忏悔业障,对治烦恼就好了。你没把生命归零,不可能成佛;而且你修行的速度、力道也非常慢。
《楞严经》首楞严王三昧,只有一个概念,就是你修什么都没关系,先做第一件事情——把心带回家,把生命归零。这个动作是非常重要,你不把生命归到原点,再重新出发,那你就很难摆脱业力、烦恼的干扰。你必须要站在一个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地方安住。你才可以去做所有的加行,找到生命的原点,这个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
我们的生命充满了暴风雨、充满了陷阱、充满了灾难,业力随时会干扰我们,烦恼随时会障碍我们;你先找到一个没有业力、没有烦恼的地方,在那个地方先住下来;然后再反过来对治烦恼、忏悔业障。这个是大乘佛法的思考模式,叫做安住。
好,我们先休息一下,这个概念待会儿再作说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a2sa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