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11 / 12)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8/15 10:07:50
        临命终的时候不管遇到多大的妄想、多大的遗憾,不要处理是最好的处理。你要告诉他这个观念,要不断的教育他,把心放到来生。房子已经破旧了,你这边补一个洞、那边补一个洞,已经来不及了。放下最好,赶快撤。所以,这就是临命终的引导,就是让你把他还住在今生因缘的心,拉到念想来生去。这叫“走出过去,开创未来。”临终的开示,最好三个月前就要开始了,要心理建设。

        好,第三个问题。请说。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法师慈悲,弟子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针对今天课堂上的问题。请问如果我们在修观的时候,怎么分辨到底是攀缘心还是清净心?这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弟子昨天想请教法师,可是没有勇气。昨天法师讲说五十岁以后的人,开始准备收摄(师:生命开始收尾了)。那弟子对这个收尾,跟刚刚法师开示说,临命终时不要处理是最好的处理。

        之前我们常住里面有个师父老菩萨,她往生的时候,弟子去助念的时候感觉很吉祥。为什么?她往生的时候就在一间公寓式的寮房里面,刚好冷气口对在那里,她在一个躺椅上这样子往生。我们在那边助念,你看冷气口直对着她大体吹,吹了大概两三天,就是助念完以后,她的大体在多久,就是那个老菩萨在入殓的时候,整体身体还是非常柔软。那根据弟子听说他们讲说,这个老菩萨平常或者是问她什么,欸,这个好不好吃?这个喜不喜欢?她一定都是说好好,没有任何的批评或者是怎么样,然后她就是念佛。那弟子的想法是说,那是不是我们慢慢的收尾,是不是说,好,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称、讥、毁、誉,都这样算了,让它过了吧?

        【师父答疑】:好,我知道,就是怎么样收尾就对了。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就这个影像现前的时候,怎么知道你是在攀缘,还是安住的情况来面对?古德有一句话叫做“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你这个影像现前的时候,注意六根有没有在动?六根不能动。如果临命终的人,他眼睛开始看,阿弥陀佛来了没有?你觉得他会往生吗?他不会,六根没有收摄。你管阿弥陀佛来不来,你把自己准备好。

        如果你经常打坐,就知道你心有没有在动?现出一个影像的时候,你的心是寂静的,它是如如不动,但是了了分明,你自己会判断的出来。但如果你今天是攀缘的话,六根是打开的,六根门头没有关起来,还在活动。当然主要是意根在动,这就是攀缘。

        都摄六根才有资格谈净念相继,你六根没有收是不能修观。你要先去拜佛。六根收起来,你自己会知道。打完佛七以后,你再看事情,很清楚,就像镜子现出影像,但你六根不会动,当然三天以后就恢复本来面目了。至少你打完佛七的前面几天,发觉你的心看到事情,不会动名言。你很清楚这个人是什么,但是不会动。“寂静而明了,明了而寂静”,那就是借相修心。

        如果你看到影像,仁者心动,那就不是了。你六根不能动。所以,看你的六根有没有收起来?就知道你的心有没有在动?一个六根收起来的人,外面的声音不太会干扰到他,他听到,不会去分别,他六根已经收到一心、一念心性。我们以前是一念心性,后来是心光外泄,就变成六根的攀缘,就失去本来面目,变成六神无主。你六根一收,就变成现前一念心性,它是这样。

        所以,一念心性跟六根是不两立:有六根就没有一念心性,有一念心性,六根就不准动。“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你没那个本事。你要让寂静的心现前,六根就要收。你六根一动,就不是寂静了,那是散乱、颠倒。你六根有没有在动?你就知道了。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人生的收尾很重要。不是说收尾我什么都不做了,这样子可能有人会批评我们,净土宗好像太消极了。你知道收尾收什么吗?就是收心,收什么心呢?对,收攀缘心。有人跟我讲说,师父,你要这样讲的话,我们都不要做义工了,不是这个意思。我问你,你做义工是用攀缘心吗?当然不是,你是发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