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别释。别释当中,我们先看前面的三小段。
结前启后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
观相之法
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色光映饰
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
好的,宝树观的微细。说是“地想成已,次观宝树。”极乐世界的依报,基础是先把大地观出来,然后再把宝树放上去。宝树怎么观呢?“一一观之”,它是由粗到细。看经文的意思,它是从地上开始观起,地上就是“七重栏楯、七重行树”;然后观树干、然后再观叶子、然后再观花,再观果。它有一个粗到细的过程。
首先,先做七重行树想,就从地面上。宝树有八千由旬,有七宝的花叶,还有果实等等,无不具足。就是由下而上观上去。每一个花跟每一个叶,它有各式各样的光明宝色。比方说,在青绿的琉璃色当中,放出金色的光明;在透明的玻璃色中,放出红色的光明;在玛瑙色中,放出白色的砗磲光明;在砗磲色中,放出绿珍珠的光明。乃至于在不同的花叶当中,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来互相照耀、互相庄严。
这个地方讲色光映饰,其实极乐世界的五尘,色是色尘;这地方包括音声、触尘,它的柔软。极乐世界的功德是互含互摄的,有这么点儿意思。我们娑婆世界,你的宝物是蓝色的,只能放出蓝色的光明;你的宝物是红色,用光明去照它,它也能够反射出红色的光明。但极乐世界不是,这个颜色是青色的,可以放出金色的光明;颜色是透明的,可以放出红色的光明。这个地方表法,表示大乘庄严是无障碍的,“究竟如虚空”,它互含互摄的。
到这个地方都是宝树的前方便,它只是描绘宝树的这种颜色、光明的互含互摄;真正宝树的庄严在下一段,它有四个主题:珠网、妙花、宝果、光明。这四大主题,就构成整个宝树的结构。我们这一段把它念一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