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 故都遇故知 (9 / 11)

作者:公主容如玉 最后更新:2025/9/16 12:08:24
        当时承光寺也多果树,其中的柰味道最美,人们便将二者并称,“报德之梨,承光之柰”皆为京师之冠。

        然后杨衒之介绍了京师的建寺历史:报德寺开了在外郭城建寺之风。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曾有规定:城内唯拟建永宁寺等极少数大寺,外郭城内亦拟严格控制新建寺宇。当然,这一规定过于严苛,孝文帝本人也未能完全遵守,他在迁都后便在外郭城南建有报德寺。其后宣武帝在景明年间(500~503年)再次重申‘城内不造立浮图、僧尼寺舍’。但这条禁令从未被严格执行,城内先后建造了瑶光寺、胡统寺等皇室所建佛寺,以及如建中寺、长秋寺、昭仪尼寺、景乐寺、愿会寺等由权力顶端和拥有相当财富的贵胄、宦官所建佛寺。

        孝文帝的四弟元羽和七弟元详都在报德寺之东建了寺庙。报德寺往东,广陵王元羽建造了龙华寺;龙华寺再往东,北海王元详建造了追圣寺,两寺并在报德寺的东面。两寺僧房的数量以及举行佛教法会的数量都与秦太上公寺相当。

        胡孝世拱手问:“彭城王元勰未曾建寺乎?”

        杨衒之答道:“勰亦建寺。城东明悬尼寺即其所立。然高祖孝文帝七兄弟中,惟二弟元禧、三弟元干未建伽蓝。”

        白曜拊掌而疑:“此二人独不事佛耶?抑或贫不能建?”

        杨衒之捻须笑曰:“非也。元干与孝文帝同殁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元禧继薨于景明二年(501年)。时迁都甫定,建寺之风未炽。若使二人得至孝明朝,以彼贪财竞奢之性,必起金刹凌云,岂让诸王哉!”

        他们仨沿着东城墙根向北走,来到城东的明悬尼寺。明悬尼寺是彭城王元勰所建的,在建春门外石桥南。三人走进寺内参观,看见寺内只有一座三层宝塔,简朴得很,没有过多的修饰。他们也没有逗留很久就走出来了。

        寺的东边有晋朝时叫作“常满仓”的大粮库,高祖孝文帝元宏曾经下令将它改称为“租场”,天下各地向朝廷上缴的租税贡赋大都聚存在这里。

        建春门是皇城东墙北起第一门,阳渠在建春门附近汇合流向东,建春门外有一座石桥。明悬尼寺就在石桥的南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