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南极坐标
南美洲的古都库斯科,高悬于安第斯山脉的怀抱中,昔日印加帝国的心脏,此刻却成了一个临时前沿指挥所,应对着全球性的未知危机。马丘比丘的惊天事件虽已过去数日,但其引发的能量涟漪仍在空气中隐约可辨,混合着高海拔稀薄空气的清冷,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库斯科中心广场旁一栋经过紧急加固和屏蔽处理的殖民时期建筑内,叶舟和他的团队正围绕着一张巨大的实木长桌,桌上不再是古老的雕刻,而是被各式各样的先进电子设备、杂乱铺陈的笔记草图、以及不断闪烁的全息投影所占据。
临时指挥中心的氛围凝重而专注。空气中弥漫着***和疲惫的气息,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强烈使命感驱动的兴奋。墙壁上的大屏幕分割成数十个画面,显示着全球各地的能量波动数据、新闻摘要、以及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机密信息流。
叶舟站在主屏幕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流和古老符号的比对图。他的指尖划过触摸屏,将一组从年轻技术员伊桑·韦斯(EthanWeiss)医疗监测器中提取的异常脑波信号模式与《光之书》的高清晰度扫描图叠加在一起。
“佩特罗娃的预言,在她清醒的片刻反复提到了‘起源点’(inPoint),”叶舟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而网络自身,通过那种…集体意识的声音,向我们传达了‘程序困惑’(programfusion)和‘旧代码冲突’(flictwitholdcode)的概念。我们不能把这些视为孤立的线索。它们极有可能像指向同一颗北极星的罗盘,指引着我们走向网络诞生的最初之地。”
安娜·瓦西里娃坐在一旁的操作台前,修长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她调出了整合了全球“秩序之盾”监测站、部分民用科学网络以及马丘比丘事件后新出现的能量感应节点数据的综合地图。三维球体上,代表能量异常的区域如同溃烂的伤口,闪烁着刺目的红橙色,分布极不均匀,且大多处于剧烈波动中。
“如果我们假设这个‘起源点’会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能量特征——不是这些混乱的波动,而是某种更稳定、更本源的东西——那么筛选范围可以大大缩小。”安娜的声音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冷静,“基于能量守恒和辐射衰减模型的反向推演,超级计算集群给出了几个候选地点: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太平洋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格陵兰冰盖深处…还有这里。”
她深吸一口气,将地图急剧放大。蔚蓝色的星球迅速被一片无边无际的冰原所取代,白色主宰了一切,只有零星的山脉刺破冰盖,留下深色的阴影。
“南极洲,”安娜的手指精准地落在广袤冰原上一个看似毫无特征的区域,“东南极冰盖深处,南纬82度左右,东经…这个区域。这里的能量特征与其他所有观测点都截然不同。它不是波动,不是爆发,而是…一种近乎绝对的恒定(stant)。强度极高,但稳定得像一颗永恒跳动的心脏,或者说,像一个锚点(Anchor),一个源头(Source)。所有其他的波动,细究其能量频谱,似乎都带有它的‘回声’。”
拉斐尔·门多萨——这位前“秩序之盾”极端派系“净化之火”的领袖,如今面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中却燃烧着一种全新的、近乎痴迷的光芒。他正忙着将一段从网络意识流中捕获的加密数据片段进行解码,听到这里,他抬起头,接口道:“我尝试追踪了几条高带宽的能量‘路径’,它们在全球网络中交织穿梭,但其中有几条最稳定、最古老的‘主干道’,其汇聚点模糊不清,但大方向指向南方。与安娜的坐标区域存在高度重合。这绝非巧合。”
玛利亚·皮拉尔侦探双臂环抱,眉头紧锁。她更习惯于在犯罪现场和人际谎言中寻找线索,眼前这种超越物理常规的探索让她本能地感到警惕。“南极?那是世界的尽头,一片被冻结的荒漠。除了极端的气候、厚厚的冰层和少数科研人员,几乎一无所有。为什么网络的起源会是在那种地方?这说不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