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5章 英雄回家 (3 / 5)

作者:深仨品 最后更新:2025/8/14 20:15:49
        8月20日,河北省邯郸县。王家村的老槐树下,76岁的王李氏已经等了三天。自从收到县里通知说儿子要回来了,她就天天坐在村口等。她穿着过年才穿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怀里抱着一个蓝布包袱。

        "大娘,回家等吧,太阳这么毒..."村干部第三次来劝她。

        老人摇摇头,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包袱:"我儿怕黑,我得接他。这包袱里是他最爱吃的芝麻饼,他小时候一顿能吃三个..."

        当县里的吉普车终于出现在村口时,王李氏却站不起来了——她的腿已经坐麻了。村干部和乡亲们搀扶着她,走向那具覆盖着国旗的灵柩。县武装部的同志手捧烈士证明书,声音哽咽地念道:"王建国同志,在抗鹰援棒战争中英勇作战,不幸于1951年5月23日在第五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建国啊..."老人颤抖的手抚摸着灵柩,突然从怀里掏出那个蓝布包袱,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六双千层底布鞋,"娘给你做的新鞋,你试试..."她一双双摆出来,"这双是前年做的,这双是去年端午,这双..."

        原来,自从儿子参军后,王李氏每年都要做两双布鞋,随着慰问品寄往前线。儿子牺牲后,这个习惯一直没改。围观的乡亲们再也忍不住,哭声连成一片。县里的干部红着眼睛记录:"王建国烈士,安葬于邯郸烈士陵园A区12排7号..."

        第65章英雄回家

        9月1日,全国各地的新学期开学典礼上,都多了一个特殊环节——讲述烈士故事。在四九城某小学的教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黑板上方的五星红旗上。班主任李老师正在展示一张泛黄的照片。

        "这位是黄继光叔叔,"她指着照片上年轻的面庞,声音哽咽,"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舍生忘死"四个大字。

        教室后排,一个瘦高的男孩突然举手:"老师,我爸爸也是志愿军,他说黄叔叔牺牲的那个高地,他们连队后来冲上去了!"男孩骄傲地挺起胸脯,却忍不住红了眼眶,"我爸说,当时全连都喊着''为黄继光报仇''..."

        同一天,全国各地的烈士纪念馆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在金陵,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布置一个展柜。柜子里是一件布满弹孔的军装,旁边放着已经变形的水壶、半截铅笔和一个被子弹打穿的搪瓷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