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第二段,方便,请合掌。
戊二、方便。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出离心跟菩提心,这两个心一定要建立在一种空性的真如本性之上,这个出离心、菩提心才能够坚固。如果你这个出离心跟菩提心,建立在一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是不坚固的。
怎么样才能够安住在无所得的真实的心呢?我们往下看,首先我们看缘起,再看性空。
首先我们要通达缘起。见到世间法。世间的快乐痛苦,出世间的解脱,这一切差别的相状是怎么来的?“从因生果皆不虚”,人生的因缘都是缘起的,由因到缘到果到报。那么从因缘果报当中,我们可以觉悟到一个道理:我们所执着的这个境相,本来就不存在,这样子就进入了佛陀所赞叹的空性智慧了。空性智慧很重要!因为你空性智慧不生起来,你就很难成功地保护前面的出离心、菩提心不受外境的干扰。
这个空性智慧有两种修法:小乘是从无常切入。小乘观察这个一切的境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无常故苦,因为表示人生充满了不稳定。那么苦即无我,为什么痛苦就是无我?表示你没有办法主导。如果你可以主导,谁会要让自己痛苦呢?所以我们对生命没有主导性,我们这个人生,只是来还债而已,你没办法决定人生的因缘,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所以空。因此小乘的空性是从无常切入,这叫灭色取空。小乘的空性得到的结论,是我必须要放弃一切的缘起,灭色就是放弃所有的缘起法,才有所谓空性可得,所以它的空是对立的,就是要嘛有缘起,要嘛空,你只能选一个。
大乘的空性不是这个意思。大乘的空性是不妨碍缘起法。大乘的空性,关键在缘起性空。你要知道“缘起”这两个字非常重要!
大乘的空性是观察你生命的因缘。在《楞严经》上说,先找到你生命的根源,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为什么有生命?你说我从前生而来,其实不对,不是!你前生不是长这个样子,你前生的外表不一样了,你前生的思考模式,感受、妄想、执着也不一样。如果你前生是一只蚂蚁,追求的是糖果,你今生看到糖果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你今生的思考模式跟前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并没有继承前生的生命,我们只是继承前生的业力而已,所以你不应该说你从前生而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