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相信诸佛菩萨有加持力,但这只是佛菩萨一种方便。佛陀的意思感应道交是“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佛法的感应都是你准备好了,佛陀才有办法感应你,不是他有主动权。外道的感应,感鬼神都是攀缘来的。
过去在台北有个长老主持一个佛七,大善知识。他主持佛七结束后,很多人就起来讲话了,“我在打佛七的时候,看到莲花了、看到光明了,看到怎么样了。”长老一进来怎么说?你们都看到鬼了,长老是善知识!明显用攀缘心来念佛迟早会看到鬼。你的气氛已经跟鬼相通了,善知识不呵责你不行了。印光大师常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的心准备好了,佛陀自然就准备好。
打完佛七,不要讲感应神通。你每次都这样讲,以后再打佛七,你因地发心就不正了。你在念佛的时候眼睛就会看,阿弥陀佛到底来了没有?你这佛七还打不打呢?你是攀缘的佛七还是摄心的佛七呢?这方向错了。善知识骂的对。
这个问题在哪里呢?你说大乘佛法也有感应神通,是的,净土宗就是感应道交。但是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是向内安住的,他无所求,以愿力来带动业力,完全放下、专心念佛,自然感应道交。“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他是在空性的无所求、无所得的心中感应的。不像你用攀缘心,这是两码事。问题在这里,“疑误无量众生”,你给众生错误的误导,糟糕了,他从此以后没有回头路,向外。这个人已经不是修行的根机,外道种性了。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舍贪近道。对治攀缘心才有可能接近圣道,这是关键。一个人要成就圣道,只有放弃外因缘,安住内因缘才有可能的。
舍贪近道: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佛陀要我们修学有一种正确的心态。说在我灭度以后,正法、像法过去,到末法时代,比丘想要修学内心的三昧,开显真如的功德。如果你能够在佛菩萨面前,好好忏悔发愿,身燃一灯、烧一指节、或者燃上一些戒疤。这个人有什么好处呢?过去所造的宿债、偷盗各种过失,因为忏悔发愿,还有燃香供佛的功德,就消除了。远离世间的这种业力,也能够永脱心中的攀缘心和烦恼。这个人虽然不能马上成就无上菩提,但起码他能够这样子做,至少是说明什么事?于大乘佛法内心的善根已有决定性。他善根已经决定了,胜解力,对内心的善根力已经产生强大的信心跟愿力,这个人是愿力在引导业力,就是修行上路了。
假设不为此舍身、清净的因地,“纵修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你还得要去酬还杀盗婬妄的罪业。佛陀举自己的例子,“如我马麦,正等无异”。佛陀吃马麦是怎么回事?佛在舍卫国有一个阿祇达王,他答应三个月供养佛陀安居。结果阿祇达王被魔王所迷惑,就忘了送饮食给佛陀。佛陀在阿祇达王的花园里面得不到吃的,阿难尊者只好在花园当中找马夫,就跟马夫要了一半的马麦,供养佛陀跟诸位比丘。佛陀自己说,过去有诽谤出家师父的过失,今生酬偿这个罪业。
燃香供佛,我们讲一下。按照祖师的说法,佛陀的本意是你在燃香的时候忏悔,然后发愿,断你的攀缘心。因为所有的攀缘,最严重是自己的色身,因为它是正报。你追求快乐,让谁快乐,当然让你自己快乐,对你色身的感受是最在乎的。当然我们也攀缘别人,但你一定把自身的感受放第一位。你能够舍身而求法,表示你自己都能够放弃,色身都能够放下,外在的因缘更能放下。
我们要说明一下,这种东西刚好就好。在埔里有一个比丘,他就是要学燃身供佛,可能自己用功了几年,自己没什么太多的成就,他就想出这个怪招。他吃很多的机油,身上缠了布,就真的把自己烧起来,这是真的事情。据说死的时候是叫的很厉害,这就不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