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3 / 6)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8/15 10:07:50
        二、赖耶缘起,万法唯识,唯识所现,唯识所变。

        大乘佛法对业力的解读跟小乘就不一样了。诸位,小乘佛法是认为业力你造出来以后,它存在虚空当中,业力是没法改变。有的业力,比方说根本重戒,也没法忏悔,它已经造了,你不可能把它叫回来。而大乘佛法认为“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业力是谁造的?当然不是身体造的,是你一念心造的。心去造业,最后业力跑哪里去了?它也跑到你的内心深处去了。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妙因妙果,不离一心”。

        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原来业力是被你的内心所摄持。那这样就有希望了,既然业力是被我们第八识所摄持,而第八识是可以受熏。当你第六意识生起善念的时候,它是不思议熏,不思议变;它是可以改造第八识的业力,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当我们第六意识犯罪的心,透过忏悔而断相续心改造的时候,业力会加以沉淀。它会从现行位,而变成种子位。

        这种概念对净土宗是非常重要。如果你活在业感缘起,你不可能往生,也不相信往生,你怎么往生呢?你无量劫来在娑婆世界打滚,造了这么多的生死业,你说走就走?你娑婆世界业跟谁去算呢?业感缘起就没办法建立往生净土的概念,说这个人不要说过去造业,就算你今生造业,临终前忏悔都还来得及,能够因为忏悔、念佛的力量,结果带业往生。诸位,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只有大乘佛法有,因为大乘佛法认为业力它是摄持在心中,所以,它可以加以改造,这个观念很重要。

        我们看《唯识学》怎么说?唯识学的论点是对人生分成两块。

        第一个、唯识所现。这个识指的是第八识。第八识要把人生变现出来,这叫依他起性,你没有选择权。说我要投生在什么家庭、我要选择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对不起,你说了不算,因为只是过去的业成熟了。但是,我们看第二个,人生有两个,第一个是业力所决定的,客观的环境。

        第二个、唯识所变。这个识是你的第六意识,你是怎么念想?于境取相,施设名言。就是我没办法去决定生命,但是我可以解读人生;人生有一半是无奈,有一半是你可以决定的。比方说有人刺激你、障碍你,这没办法改变的。你跟他结恶缘就是结恶缘,忏悔也没用。业缘是双向的,你看佛陀修了万德庄严,外道照样毁谤佛陀,你不能说佛陀不圆满。佛陀圆满是他自身的圆满,他跟众生的互动,众生跟他结善缘、恶缘,这个不是佛陀说了算,至少应身佛是说了不算。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怎么解读这件事情很关键。他刺激你、伤害你,如果你是用感受跟妄想来解读,认为他对你是伤害,他对你果然就是伤害,你真的会受到伤害,因为你如是解读,照单全收。第二个,你认为这个人可对我太重要了,他是我的善知识,对我太重要了,我没有他的刺激,很难进步。诸位,这个是真的,人生修行酸甜苦辣对你都很重要。有些功德是在赞美、顺境中成就,有些功德它还非得要在逆境才有办法成长。

        比方说忍辱波罗蜜,没有一个菩萨的忍辱是在顺境中修成。忍辱很奇怪,顺境修不起来,没法修。布施、持戒、精进可以在顺境中修学,忍辱没办法在顺境中,这个法还非得在污泥才能够产生莲花出来,它的营养要靠刺激。而忍辱很重要,忍辱能积大德。你如果没有忍辱,就是小家子气了,你很难成就大功德,也就是小功德。

        如果你今天解读:这个人给我提供很重要的养分,我的忍辱波罗蜜要坚固、忍耐力要加强,那可完全靠他的提供。你念头一转,对他要生感恩,因为他冒着堕三恶道的危险。他对你刺激,如果是假装的就算了;他真的起心动念,可能就有危险。他冒着三恶道危险来增长你的忍辱波罗蜜。你有权力去解读这个相貌是怎么回事?诸位,第六意识不受业力的影响,它跟第八识没关系的,它的根是第七意识,顶多就是执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